在资本市场,永远不缺投机造富的神话。例如,在2020年年底,乘着「地摊经济的」东风,五菱汽车两个月时间就涨了超过10倍。

市场中诸如此类的投机造富故事其实并不少,说白了无论是港股还是美股,其实都是赤裸裸的赌场,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投机者而不是投资者。而对于一个刚入市的新手而言,如果搞不清楚投资与投机,很容易会随波逐流稀里糊涂亏掉很多钱。
要投资还是投机?
关于投资与投机,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以未来持续现金流回报为基础,赚取持续收益的一种行为;而后者是根据证券价格下一步会上涨还是下跌的预测来买卖证券。
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其实都不简单。二级市场里参与者众多,每个参与者都想从中赚钱,大家都是抱着赚钱目的来的,而有竞争优势的人才能从二级市场获得超额收益。
比起投资,投机其实更难,因为在投机的游戏里,你要知道其他投机者(主要是华尔街)是怎么玩的,并且在投机这个游戏里比他们做的更好,从而击败其他投机者,收割他们,因此你需要更聪明,更敏感,更准,更会止损,更冷血,但是这些99%的普通人都做不到。
而投资不一样,投资实际上是找到犯错的交易对手(很多时候是华尔街),让这些犯错的交易对手把便宜货卖给你,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很多价投大佬特别喜欢恐慌性抛售(Panic Selling),都特别喜欢「Blood in the Street」买入。
相比投机,普通人在投资上更易得的两个优势
对于普通人来说,找犯错误的交易对手容易多了。这里首先来了解下华尔街这个交易对手,华尔街的主要业务有投资银行及交易两大业务。
1、交易业务:
作为交易商,华尔街公司是代理商,你只要交易他就赚钱,不管你是赚是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华尔街总是在反复的鼓吹短线交易,反复的强调短期暴富的可能性。
2、投资银行业务:
作为投资银行,这些公司会帮助别人安排对整个企业的购买和销售,承销新发行的证券,提供金融咨询,以及对特定的交易给出公平的意见等等。作为承销公司,他们当然不能写一份不好的报告卖给客户,所以这些投行的股票报告看看就行了,千万别太当真。
基于以上理解,对于华尔街这个交易对手,普通人更有可能获得2个优势:
1、华尔街只关注大盘股
华尔街喜好承销业务的特征注定了华尔街只关心大盘股,偶尔覆盖一下中型市值股票,几乎不覆盖小盘股。 算上OTC市场,美国总共大概有9000多支股票,其中大概只有2000只左右被华尔街覆盖。华尔街不覆盖中小市值的股票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这些股票交易量并不活跃,同时承销业务也没什么钱赚。另外经常一个卖方分析师覆盖很多中小盘股,但是由于精力和金钱的刺激,这些分析师对这些公司覆盖的非常浅。
这种只关心大盘股的特征决定了真正的机会存在于中小盘股里,真正的大型公司错误定价的可能性很低。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股票上时,你就有可能比华尔街分析师分析的更专业,更了解这个公司。
2、华尔街的估值模型有严重漏洞
华尔街最喜欢的估值模型是DCF模型,也就是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 一个企业的价值等于未来企业存活期间内产生的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而这个模型有严重的漏洞:Terminal Value(终值)决定了大部分的目标价。
DCF模型一般是预测未来5年左右的自由现金流(这也是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很多5年的预测都是非常不准的),然后根据5年后的经营状况计算出一个终止值,一般终止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用5年后的EBIT乘以一个倍数,得出企业价值,然后计算股权价值。第二种是给出一个永续经营增长率的假设(一般假设永续增长率为5%左右),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得出来一个永续经营状态下自由现金流终值。然后再对上面的这些数字,做一个没多大用的敏感性分析。因此,一个目标价里至少有60%-80%的价值来源于Terminal Value。
而问题在于,当一个公司业绩一旦不好时,华尔街的分析师会变得比较悲观,很可能会下调这个模型里未来的增长率,因此终值(TerminalValue)就会大幅度下降,导致目标价很低。 当一个公司业绩非常好时,华尔街的分析师会变得比较乐观,很可能会上调这个模型里的增长率,因此终值(TerminalValue)就会大幅度上升,导致目标价过高。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投行的分析师总是在股价高点时提高投资评级,在股票低点时下调评级。知道了这个漏洞,也就能找到一些被低估的股票。
总结
华尔街的造富神话太多太多,无论是投机还是投资,总有人赚到一桶金。大多数投资者总是怀着赚钱的梦想入市,但其实大多数投资者都很难在股市里赚到钱。想成为赚钱的少数,就得弄清楚自己手上握的是什么牌。作为普通投资者的优势是,了解华尔街这个交易对手,把握对手犯的错误,把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