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沉沒成本?

3.1萬人 學過2023/08/09

要點概覽

  • 沉沒成本是指已經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成本。

  • 沉沒成本不會影響當前行為或未來決策,投資決策時理性的決策者應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

  • 沉沒成本謬誤是指人們因為損失憎惡心理,在做決策時將沉沒成本納入考慮的現象。

概念詳解

沉沒成本是指已發生或承諾、無法透過任何方式回收的成本支出。沉沒成本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會影響當前行為或未來決策。從這個意義上説,在投資決策時理性的決策者應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僅應考慮可變成本(與特定決策相關且將根據該決策而變化的成本)。

沉沒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變動成本。企業在撤消某個部門或是停止某種產品生產時,沉沒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機器設備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變動成本。通常情況下,固定成本比變動成本更容易沉沒。

沉沒成本可以是整體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例如中途棄用的機器設備,如果能變賣出售獲得部分價值,那麼其賬面價值不會全部沉沒,只有變現價值低於賬面價值的部分才是沉沒成本。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之一的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還用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説明什麼是沉沒成本。他説,「假如你花7美元買了一張電影票,你懷疑這個電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個小時後,你最擔心的事被證實了:影片糟透了。你應該離開影院嗎?

在做這個決定時,你應當忽視那7美元。它是沉沒成本,無論你離開影院與否,錢都不會再收回。」然而,很多人會強迫自己看一場根本不想看的電影,因為他們怕浪費了買票的錢,這種現象被稱為「沉沒成本謬誤」。這種對「浪費」資源擔憂害怕的心理,被稱為「損失憎惡」。

沉沒成本的典型案例

上世紀60年代,英法兩國聯手研發大型超音速民航客機(協和客機)。研發進入半途,參與其中的很多專家已經意識到這個項目非常燒錢且沒有太大的經濟效益,但礙於前期已經投入的資源,兩國政府最終都沒有脱身該項目,並且繼續又砸進去更多的銀子(據説總費用超預算8倍)。協和客機最終被研發出來了,但是根本沒有競爭力,最後草草收場(前後總共才只有16架投入民航運營)。因為協和客機的例子非常典型,所以「沉沒成本謬誤」有時候也稱為「協和效應」。

而與上面的例子相反,英特爾公司2000年12月決定取消整個Timna芯片生產線就是理性地忽略了沉沒成本。Timna是英特爾公司專為低端PC設計的整合型芯片。當初在上這個項目的時候,公司認為今後計算機減少成本將通過高度集成(整合型)的設計來實現。可後來,PC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PC製造商通過其他系統成本降低方法,已經達到了目標。英特爾公司看清了這點後,果斷決定讓項目下馬,從而避免更大的支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不構成任何金融營銷或投資邀約,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根據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相關的風險因素,並於需要時咨詢專業投資顧問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