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公司的财报期攻略
【2024.11】利润率大幅下滑,市值仅剩腾讯的四成!阿里巴巴能困境反转吗?

在中国内地,曾经有两大巨头公司,那就是阿里和腾讯。在巅峰时期,这两家公司的市值不相伯仲,都一度超过7000亿美元。最近几年,这两大巨头的股价都出现大幅下跌,但腾讯市值仍超过4000亿美元,而阿里仅剩下2000多亿美元,不到腾讯的一半,甚至一度被后起之秀拼多多超过。阿里的股价还能不能重振雄风呢?或许取决于其财报能不能触底反弹,走出困境反转逻辑。
近日,阿里将公布其最新财报。公司每一次发布财报,或许也意味着一次不错的交易或者投资机会。而在此之前,投资者需要弄清楚如何看懂它的财报。阿里的财报怎么看呢?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三点:营收增速变化、盈利能力变化以及股票回购。
1、营收增速
阿里巴巴能否实现困境反转,首先需要看其营收增速能否企稳反弹。
在2022财年Q2财季以前,阿里的营收在大部分时间都保持着30%以上的增速,是市场眼中的高成长公司。转折点发生在2022财年Q3财季,阿里的营收增速突然降到9.7%,此后的10个财季,其营收增速几乎都在10%以下,甚至还一度出现下滑。那阿里的营收能不能企稳反弹,重回双位数增长呢?我们可以从其业务构成分开来看。

阿里的业务,可以说是大杂烩,从2024Q1财季开始,阿里将其业务模块重新拆分,包括做国内电商业务的淘天集团、做跨境电商业务的阿里国际、做云业务的阿里云、做国内及跨境物流的菜鸟集团、做外卖和到店业务的本地生活集团、做在线视频和电影发布的文娱业务,以及其他一堆杂七杂八的业务。

在阿里繁杂的业务中,有三块业务或许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第一块自然是包括淘宝和天猫在内的淘天集团,这是阿里的起家业务,也是阿里如今最大的营收来源,在2024财年营收占比接近一半。阿里营收增速的下滑,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国内电商业务的萎靡不振。
而阿里电商业务增长失速,除了受国内经济环境影响外,很大程度是来自于同行拼多多的挤压。以阿里业务重新拆分后的5个财季为例,淘天集团连续4个财季营收增速都低于5%,几乎处于停滞增长的状态。作为对比,拼多多同期的营收增速则是大幅加速,近几个季度更是同比接近翻倍增长。此消彼长之下,阿里国内电商业务自然会面临巨大压力。

“打不过就加入”,为了挽回市场份额,阿里也开始效仿竞品,更大程度让利消费者,并向中小商家倾斜,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在2024财年Q4-2025财年Q1财季,阿里GMV重回双位数左右的增长,但其营收增速则在2025Q1出现下滑。
第二块是阿里国际业务,包括Lazada、速卖通、Alibaba.com等,在国内市场内卷加剧的情况下,出海成为很多公司的主旋律,在这一块阿里已经做了十几年,但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目前做跨境电商风头最劲的无疑是拼多多的Temu和Ticktock,尤其是近两年崛起的Temu,连续的翻倍增速几乎让所有竞争对手都望尘莫及。

不过,由于跨境电商市场空间足够大,阿里的国际业务也保持着不低的增速,最近5个财季的营收增速都超过30%,也是阿里所有业务板块中增长最快的。此外,由于阿里的菜鸟业务分部也负责其跨境电商的物流履约,近几个季度营收增速也超过15%,是增长第二快的业务。
第三块是云智能业务,也就是阿里云,这一块业务曾经是阿里的当红辣子鸡,在2022财年以前每年增速一度超过50%。不过,在近两个财年,阿里云的增长也陷入停滞状态。最近的四个财季,阿里云每个季度的营收增速都不到10%。
不过,考虑到阿里云正在主动砍掉部分低效的、以项目制为主的私有云和混合云,这部分业务的收入下滑也拖累了整体增长。阿里在业绩中披露其核心公有云产品的营收增速超过10%,后续我们可以继续观察阿里云在收入结构优化后,在营收增长方面能否进一步提速。

除了这三块重点业务外,阿里包括饿了么、高德在内的本地生活业务,包括优酷、阿里影业在内的大文娱业务,以及包括阿里健康、盒马、高鑫零售等归类到【其他】的业务,营收占比都不太高,发展情况也一般,市场关注度也比较小。
对于未来的业绩,我们可以关注其国内电商业务能否加速增长,夺回更多市场份额;其跨境电商业务能否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以及其云业务在结构优化后,能否重回双位数以上的增长。
2、盈利能力
在这一轮下行周期中,阿里和腾讯的营收增速都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但阿里的股价跌幅却远大于腾讯,其核心原因在于这两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变化趋势各有不同。
腾讯的经调整净利润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下挫之后,又逐步提升并创下新高。但阿里的净利润率水平跌落下来后,就再也没有重回巅峰,近几个季度都低于20%的水平。

具体分业务板块来看,阿里会披露各业务板块的经调整息税前利润(EBITA)。其中淘宇集团是贡献利润的绝对主力,除了淘宇之外的其他业务板块,加起来甚至是亏损的。
第一块重点业务,淘宇集团的经调整EBITA利润率在近几个季度处于下滑趋势,而从淘宇集团经调整EBITA的增长趋势来看,近几个季度的增长率也是直线下跌,从9.1%一路下滑,在2024Q4-2025Q1甚至出现负增长。

淘宇集团利润水平下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内电商行业内卷加剧,阿里为了挽回市场份额,不得不加大投入,降低变现率,自然会给盈利能力带来压力。因此,淘宇的利润率水平,或许要等到国内电商行业的竞争格局重新达到稳定状态后,或许才会迎来企稳回升。
第二块重点业务,阿里国际的EBITA则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率还在不断扩大,连带着菜鸟集团也由盈转亏。不过,考虑到阿里国际仍处于高速增长的扩张状态,一时的亏损或许也可以接受。我们后续观察的重点在于,阿里国际在保持营收快速增长的同时,其亏损率水平能否迎来边际改善的拐点,最终转为盈利。否则,如果阿里国际营收增速下滑了,而亏损率却反而居高不下,那或许就彻底失去想象空间了。

第三块重点业务,阿里云的EBITA正处于较为良性的状态,其利润率水平近5个季度都出现同比提升,且EBITA利润连续四个季度同比增幅都超过40%。
在砍掉低效的以项目制为主的业务后,阿里专注于更为标准化的公有云业务,对于利润率的提振确实比较明显。后续我们可以观察随着阿里云业务结构优化的持续,其利润率水平能否继续提升,带动利润规模再上一个台阶,进而给阿里整体利润水平带来可观的增益。

除了这三块重点业务外,阿里的本地生活业务正处于减亏的努力过程中,而大文娱和【其他】业务板块,在营收增长失速的情况下,扭亏看起来也是遥遥无期,在一定程度上看起来是负资产,就看阿里未来会不会选择剥离这部分持续失血的业务了。
3、股票回购
阿里的营收增长陷入困境,盈利能力也有些萎靡不振,这都是被部分投资者诟病的地方,也是其股价长期承压的重要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阿里的现金流确实强劲,哪怕是近两个财年,阿里每年的自由现金流都有1500亿左右,账面现金储备则高达近6000亿。

现金储备充足,整体造血能力强劲,意味着阿里有能力进行股票回购,而股价深跌,阿里也需要用回购来提振投资者信心。毕竟,只有真金白银的回购,才是公司管理层看好公司前景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表达方式。
阿里在最近5个财年都有回购动作,但是在近两个财年的回购力度明显加大。在2024财年,阿里的回购金额高达125亿美元,并宣布派息40亿美元,回购加分红达到165亿美元,对应其总市值的回报率超过8%。
在2024财年Q3财季,阿里曾宣布将其在2017财年底前的总回购计划扩充到650亿美元。除去历史回购金额,目前回购计划额度还剩下近300亿美元,也就是未来三个财年平均每年回购约100亿美元,加上常规的分红,每年的回购+分红的回报率也超过5%,如果阿里未来继续扩大回购计划或者增加分红,在市值不变的情况下,其回报率也就更高了。
未来我们可以继续观察阿里回购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分红节奏,以及公司是否会有进一步的扩大回购计划金额的动作。在阿里业绩仍然深陷困境,有待反转的艰难时刻,公司的回购无疑是其股价的最重要的托底。
看到这里,你对于如何阅读阿里巴巴的财报或许会有一些新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明星公司每一次发布财报,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来说,可能都意味着一次难得的交易机会。
例如,如果投资者通过对过往财报的解读,并结合最新的进展,觉得某家公司的最新财报将释放一些积极的信号,并利好短期股价,投资者或许会考虑买入正股、或者考虑买入看涨期权等。
反过来,如果投资者觉得某家公司的最新财报将不容乐观,并对短期股价带来压力,投资者或许会考虑卖空,卖空的方式可以是考虑卖空股票、或者考虑买入看跌期权等。
当然,如果投资者觉得某家公司财报的多空方向不太明朗,但是股价在财报发布后可能会出现向上或者向下大幅波动,那么投资者或许会考虑买入它股价的波动率,考虑同时买入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的跨式策略来把握潜在机会。
最后总结一下,对于阿里的财报,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三点:营收增速、盈利能力以及股票回购。
对于阿里的营收增速,我们可以观察其国内电商业务能否止跌企稳,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增长差距;其跨境电商业务能否保持较高增速;以及其云业务在结构调整之后,能否重回双位数增长。
对于阿里的盈利能力,我们可以关注其国内电商业务的行业内卷何时能结束,从而迎来利润率的止跌反弹;其跨境电商业务的亏损率水平能否随着营收规模的扩大而迎来亏损缩窄的拐点;其云业务的利润率能否进一步提升。
对于阿里的股票回购,我们可以关注其现有回购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未来回购计划金额的扩张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