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沉没成本?

3.1万人 学过2023/08/09

要点概览

  •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 沉没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投资决策时理性的决策者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 沉没成本谬误是指人们因为损失憎恶心理,在做决策时将沉没成本纳入考虑的现象。

概念详解

沉没成本是指已发生或承诺、无法透过任何方式回收的成本支出。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理性的决策者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仅应考虑可变成本(与特定决策相关且将根据该决策而变化的成本)。

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变动成本。企业在撤消某个部门或是停止某种产品生产时,沉没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变动成本。通常情况下,固定成本比变动成本更容易沉没。

沉没成本可以是整体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例如中途弃用的机器设备,如果能变卖出售获得部分价值,那么其账面价值不会全部沉没,只有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才是沉没成本。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的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还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沉没成本。他说,「假如你花7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你怀疑这个电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个小时后,你最担心的事被证实了:影片糟透了。你应该离开影院吗?

在做这个决定时,你应当忽视那7美元。它是沉没成本,无论你离开影院与否,钱都不会再收回。」然而,很多人会强迫自己看一场根本不想看的电影,因为他们怕浪费了买票的钱,这种现象被称为「沉没成本谬误」。这种对「浪费」资源担忧害怕的心理,被称为「损失憎恶」。

沉没成本的典型案例

上世纪60年代,英法两国联手研发大型超音速民航客机(协和客机)。研发进入半途,参与其中的很多专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项目非常烧钱且没有太大的经济效益,但碍于前期已经投入的资源,两国政府最终都没有脱身该项目,并且继续又砸进去更多的银子(据说总费用超预算8倍)。协和客机最终被研发出来了,但是根本没有竞争力,最后草草收场(前后总共才只有16架投入民航运营)。因为协和客机的例子非常典型,所以「沉没成本谬误」有时候也称为「协和效应」。

而与上面的例子相反,英特尔公司2000年12月决定取消整个Timna芯片生产线就是理性地忽略了沉没成本。Timna是英特尔公司专为低端PC设计的整合型芯片。当初在上这个项目的时候,公司认为今后计算机减少成本将通过高度集成(整合型)的设计来实现。可后来,PC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PC制造商通过其他系统成本降低方法,已经达到了目标。英特尔公司看清了这点后,果断决定让项目下马,从而避免更大的支出。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不构成任何金融营销或投资邀约,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